Lazy loaded image
案例资源
未敲门进入引发的尴尬
字数 910阅读时长 3 分钟
2021-3-28
2025-11-14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URL

案例背景

3月28日18:20,王女士气冲冲来到前台:“客房员没有敲门就进来,我在洗手间里,太尴尬了!”她此次与年幼女儿入住,格外注重隐私。

问题呈现

AGSM吕嘉将王女士请至休息区,细致倾听。“上午10点多,有位员工拿着浴袍进来,没听到我回应就开门。虽然她道歉,但我很不愉快。”王女士进一步表示最近入住连续遇到小问题,希望酒店“给个诚意说法”,包括免费水疗和套房升级。

处理过程

吕嘉先与客房部核查:打扫完房间后,服务员确实回访补充浴袍。按照流程敲门三下并喊“Housekeeping”,无回应后使用万能钥匙进入,却未再次确认。吕嘉回到王女士身边坦诚说明原因并致歉:“我们确实未做到位。”她提出两项补救:升级至海景套房1427并安排晚间专业按摩,将45分钟疗程延长至60分钟,并提供100元代金券。王女士原本坚持要免费水疗,吕嘉强调:“体验原价399元,酒店愿意承担费用并延长时长,也希望为您提供更安静的空间。”王女士与家人商量后接受方案。
吕嘉亲自带王女士看新房,确认视野与设施满意;同时协助预约20:00的SPA疗程。客房部安排专员在搬房过程中陪同,并将事件记录在客史,标注“进房需提前电话确认”。水疗结束后,王女士主动致谢:“这次处理让我安心很多。”

案例分析

  • 部门管理层面:客房回访流程没有“二次确认”环节,导致敲门后直接入内;信息未同步至前厅,客人投诉前没有预警。
  • 员工操作层面:服务员敲门后未再次确认、未携带门挡,忽视隐私风险;AGSM初期未立即提供可执行的补救方案,险些激化诉求。
  • 政策制度层面:酒店缺乏“进房授权”制度,对“免打扰”及有客在房的识别措施不足;补偿标准未明确,需临场协调。

解决措施

  • 客房部 & 前厅部:修订《进入客房六步法》,加入电话确认、门挡、二次口头征询等步骤;将“无人回应”仍需入房的情况记录在系统,留痕追踪。
  • 人力资源部:开展隐私保护情景培训,强调“敲门—自报身份—等待—再确认”规范;对违规行为设立考核扣分。
  • 客户关系部:建立补偿菜单与审批流程,针对隐私类客诉提供升级、SPA、延迟退房等选项;客史系统标注隐私敏感客人,未来入住重点关注。
思考问题
  • 在需要紧急补充物品时,客房团队如何在“速度”与“隐私”之间取得平衡?
  • 当客人提出高价值补偿诉求,酒店应如何以方案化、可执行的方式回应并达成共识?
上一篇
别墅区遇蛇惊魂:生态安全与客人恐惧的协同处置
下一篇
客人投诉预订含早房间无法用餐,酒店如何应对内部操作失误导致的服务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