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
案例资源
门口突发的推搡纠纷
字数 1059阅读时长 3 分钟
2021-5-17
2025-11-14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URL

案例背景

5月15日晚上21:10,客房服务员在61房铺床时,看见门外两位男性互相推搡,地上散落运动鞋和外卖袋。61房住的是两位大学同学来参加马拉松赛事,白天刚从赛场归来,心情本该轻松。

问题呈现

服务员立刻致电前台:“61房门口有人打架,声音很大。”当班GSM林芷马上与安全部主管赶到,却发现房门紧锁,内部静默。隔壁客人透过猫眼观察,表示刚才看到两人边吵边抢手机。林芷敲门自报身份:“我们是酒店工作人员,请确认是否安全,需要帮助请回应。”片刻后,其中一位陈先生透过门缝说:“没事,我们朋友吵架,别管。”房内仍传出低声争执。

处理过程

林芷担心冲突升级,保持沉着:“如果需要,我们可以安排换房或提供调解。现在能否开门,我们确认无人受伤?”经过几轮沟通,两人最终打开房门。陈先生脸侧微红,另一位赵先生握着手机,气喘吁吁。“他喝醉了,总抢我手机!”赵先生指责。林芷将两人带到走廊尽头休息区坐下,递上温水并请安保在旁值守。
她了解冲突源:赵先生深夜坚持出门继续聚会,陈先生担心安全,想藏起手机引发争执。林芷建议:“今晚行李我们帮忙保管一份,手机可以寄存前台,等到明早再取,如何?”两人逐渐冷静,同意将饮酒后的行程取消。林芷安排客房部送上热姜茶清醒酒意,并提醒若需离店请提前告知。
随后,林芷填写《客人冲突事件记录》,通知前厅经理和安全部加强巡查,记录两位客人的需求。次日早晨,她主动致电关怀,确认两人情绪稳定,再次提醒比赛时间及补给安排。

案例分析

  • 部门管理层面:客房部未建立夜班异常行为上报清单,此次纯靠服务员个人警觉;前厅与安保日常交接缺少“易醉酒房间”标注,导致预警不足。
  • 员工操作层面:GSM及时介入但初时未佩戴随身录音笔,若发生投诉缺乏佐证;安保到场后站位略显紧张,未提前做好疏散提醒。
  • 政策制度层面:酒店对“轻微肢体冲突”缺乏明确处置流程与后续心理关怀指引;行李及贵重物品寄存制度未覆盖“临时代保管安抚客人”的情形,员工担忧操作风险。

解决措施

  • 前厅部 & 安全部:完善夜班交接表,增加“饮酒、聚会、赛事团队”高风险提醒;制定冲突现场站位与证据收集SOP,配发随身录音设备。
  • 客房部 & 人力资源部:开展“异常行为识别与上报”培训,明确遇到推搡、摔物等场景的升级路径;鼓励及时填写数字化事件报告,减少口头传递。
  • 法务与质量管理部:修订寄存政策,增设“临时调解代管”条款,明确授权流程与物品清单,并建立冲突后24小时内关怀回访要求。
思考问题
  • 若冲突双方拒绝配合且酒意浓重,酒店何时应考虑报警?报警前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 客房服务员在发现异常时,除了上报,还能做哪些预防性动作保护自身安全?
上一篇
押金不足挂账纠纷:离店未结与风险控制
下一篇
淋浴间惊魂电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