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
清洁剂意外入眼:客房员工安全防护与应急流程复盘
字数 1069阅读时长 3 分钟
2025-6-5
2025-11-15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URL

案例背景

2021年7月12日14:20,客房部服务员小高在整理1805房浴室。她使用的浴室多功能清洁剂装在补充瓶中,由于瓶口未拧紧,在放置地面时液体溢出,少量清洁剂溅入双眼。

问题呈现

小高当场感觉刺痛并大喊:“眼睛好疼!”同行同事立即用清水持续冲洗,并向客房管家报告。管家第一时间通知值班GSM Lily和酒店医务室。

处理过程

  • 初步处理:Lily到场时,小高已冲洗约五分钟。酒店医生到达后继续用生理盐水冲洗,确认无明显红肿,但建议前往医院进一步检查。
  • 送医诊治:14:40,GSM安排专车由客房主管陪同小高前往最近的眼科医院,携带清洁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医院医生进行裂隙灯检查,确认未损伤角膜,建议继续观察并使用抗炎眼药水。
  • 安排休息:17:00,小高返回酒店。医生建议当日休息并避免再次接触化学清洁剂。客房部调整排班,由其他同事接手房间打扫。
  • 记录与跟进:Lily填写员工工伤登记表,提交至人力资源部,并在安全例会上进行通报。次日早班,医生复检小高眼睛状况,确认无不适。

案例分析

部门管理维度
  • 化学品管理不到位:补充瓶未贴清晰标识且装液过满,缺少防溢控制。
  • 个人防护落实欠缺:员工未佩戴护目镜,未按标准穿戴防护用品。
  • 培训资料更新不足:清洁剂MSDS未提前发放至班组,现场查询耗时。
员工操作维度
  • 应急反应及时:同事立即冲洗、上报,医生迅速到场。
  • 防护意识需提升:操作前未检查瓶盖、未佩戴护目装备。
  • 记录较完善:事件登记、送医陪护、复诊均按流程执行。
政策制度维度
  • 化学品使用SOP缺乏细节:未明确补充瓶灌装上限和检查步骤。
  • 工伤流程标准化不足:缺少统一表单指导,过程靠经验完成。
  • 培训计划需强化:新员工化学品安全培训频次与考核不够。

解决措施

即时解决措施
  • 防护补充:立即为客房部补充护目镜、一次性面罩,并现场演示正确佩戴。
  • 工具整顿:回收未贴标的补充瓶,统一更换带防溢阀的新瓶。
  • 健康跟踪:安排医生48小时内两次回访,确认无迟发性不适。
长效杜绝措施
  • 责任主体:客房部、安全部、人力资源部、采购部
  • 客房部:更新化学品操作SOP,规定灌装量不超过瓶体70%,操作前必查瓶盖。
  • 安全部:建立化学品月度巡检表,检查标识、防护装备及MSDS张贴情况。
  • 人力资源部:开展季度化学品安全培训与实操考核,新员工上岗前必须通过。
  • 采购部:选购带锁扣、防漏设计的清洁剂补充瓶,并配套提供标签。
  • 工伤报备流程:由行政部统一制作《员工意外处理指南》,列出上报、送医、记录及复诊步骤。
  • 绩效联动:将化学品安全执行情况纳入班组考核,出现违规即时整改。

引导性问题

  • 酒店如何通过标准化SOP与培训,降低清洁化学品对员工造成二次伤害的风险?
  • 当员工发生轻微工伤时,管理层应如何平衡及时送医、信息记录与班组排班的衔接效率?
上一篇
清扫途中突发不适:员工健康关怀与心理疏导流程
下一篇
浴缸喷淋头断裂:客房赔偿沟通与押金管理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