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URL
引导性问题
- 酒店应如何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机制,预防客人在公共区域发生意外伤害?
- 当客人在酒店区域内发生意外时,酒店应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
案例背景
2021年6月7日,来自我国宝岛台湾的一个旅行团在三亚某五星级酒店度过了愉快的3天假期后,准备离店返程。这是一个由数十人组成的旅游团队,他们选择这家酒店主要是看重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服务口碑。
团队成员陈女士是一位五十多岁的游客,平时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在即将离店的最后一天,她和同伴们一边交流着旅行感受,一边整理着行李箱,准备返回台湾。
问题呈现
就在陈女士从大堂前往楼下餐厅办理离店手续的过程中,意外发生了。由于她一边与同伴交流,一边整理行李箱,注意力不够集中,在大堂至楼下餐厅的边缘台阶处一脚踏空,不慎滚下了台阶。
这一突发情况立即引起了现场所有人的关注,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陈女士身上。现场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其他团队成员也纷纷围了过来。
处理过程
GSM(Guest Service Manager)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与陈女士的同伴一起将她小心扶起。经过初步观察,陈女士意识清醒,能够正常活动。
客人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后,反馈说自己摔得不严重,让大家不要紧张。尽管如此,GSM仍然保持高度警惕,考虑到客人安全,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
- 通知客人的导游,确保团队负责人了解情况
- 建议客人到医院进行专业检查,以排除潜在伤害
- 安排专人关注客人状况,随时提供帮助
- 记录事件详细情况,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然而,客人再三表示自己没事,让GSM不要紧张,并在15分钟后与其他团队成员一起坐大巴离开了酒店。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GSM立即通知安全部经理,要求跟进采购反光提醒胶带并粘贴在台阶处,以提高台阶的可见性和安全性。
事后,酒店还对相关区域进行了全面安全检查,并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
- 在所有台阶边缘加装醒目的安全标识
- 增加夜间照明设施,提高能见度
- 在人流密集时段安排专人引导
- 完善安全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案例分析
部门管理维度
- 安全防护机制不完善:台阶区域缺乏足够的安全警示和防护措施。
- 应急响应机制有效:员工能够快速响应并采取适当措施。
员工操作维度
- 应急处理能力较强:GSM能够迅速判断情况并采取恰当措施。
- 服务意识良好:对客人表现出高度的关心和责任感。
政策制度维度
- 安全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缺乏对公共区域安全隐患的定期检查机制。
- 预防措施机制健全: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解决措施
即时解决措施
- 完善安全标识:在所有台阶边缘加装醒目的反光提醒胶带。
- 加强照明设施:增加夜间照明,提高台阶可见性。
长效改进措施
- 加强员工培训:
- 安全部开展安全风险识别培训,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 前厅部组织应急处理培训,提高员工应急响应能力
- 优化管理制度:
- 建立《公共区域安全检查制度》,规范检查频次和标准
- 制定《客人意外伤害应急处理流程》,明确处理步骤
- 建立监督机制:
- 安全部实施日常安全巡查制度
- 工程部建立设施安全维护档案
通过以上措施,既解决了当前问题,又建立了长效机制,有效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 作者:Miro
- 链接:http://miro.cx/article/2ab4b0d4-ee78-81fa-9b8e-ea501e76ad22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