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
案例资源
凌晨走廊上的求救信号
字数 1083阅读时长 3 分钟
2021-6-2
2025-11-14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URL

案例背景

凌晨01:40,雨后的度假酒店走廊依旧潮湿安静。客房主管刘敏在巡楼时,看见61房对面的护栏上坐着一位穿着睡袍的女士,眼圈通红、脚趾在空中晃动。她不断重复着“我真的受不了了”。刘敏立即通过对讲机呼叫当班GSM苏言,并同步通知前厅部经理与安保值班队长。

问题呈现

十分钟后,监控室反馈:刚刚的女士快步进入60房,与房内男性激烈争吵,“你别再逼我了”的喊声隔着门板都能听见。GSM苏言带着安保到达房门口,敲门时房内物品碰撞声让人揪心。房门开启的一瞬间,男子面露不耐,“我们只是夫妻拌嘴,外人别插手”。与他对视的梁女士躲在床边,眼神闪躲。

处理过程

苏言压低声音,引导两人到走廊休息区坐下。“梁女士刚才独自在护栏外,随时可能失足。我们担心你们的安全,能否先把情绪放下来?”她递上一杯温水,梁女士哽咽诉说:因婚礼筹备压力和先生长期加班,沟通屡屡中断,今晚争吵升级。苏言一面安抚“先休息,我们陪着你”,一面示意安保做现场记录。
前厅部经理建议临时更换到一楼庭院家庭房,远离高处护栏。男子起初拒绝,“换房太麻烦”。苏言换位提醒:“我们愿意帮您打包行李,保障今晚不再被噪音打扰,您也能好好照顾太太。”经过十分钟劝导,两人同意换房。安保协助搬运行李,客房部重新检查房态并补充夜宵礼遇。换房后,GSM每天早晚以短信与电话关怀,社服中心调取监控确保不再有异常逗留。

案例分析

  • 部门管理层面:夜间巡楼路线缺少重点区域备注,刘敏靠经验才发现异常,暴露出巡逻分工与记录流程的模糊。跨部门联动虽及时,但缺乏标准化联络单,信息依赖口头传递。
  • 员工操作层面:GSM的安抚话术成熟,但对潜在家暴识别、证据保全流程掌握不足,未及时启动关怀备忘录和心理援助资源;前厅经理劝离过程中对客人隐私保护的措辞谨慎度仍可加强。
  • 政策制度层面:酒店目前对“家庭矛盾”定义不详,既往标准作业仅对醉酒或噪音做出处理,缺乏关于高空坠落风险的应急预案与干预权限指引。

解决措施

  • 前厅部 & 安全部:更新夜间巡逻手册,标注高位护栏、露台等风险点,采用电子巡更打点,并建立跨部门应急联络单,确保信息书面留痕。
  • 人力资源部:组织“敏感家庭纠纷识别与干预”培训,邀请心理咨询师模拟演练,对GSM、客房主管进行季度评估,强化证据留存与安全评估要点。
  • 质量与风险管理部:修订客史关怀制度,将潜在家暴事件纳入高风险客情,要求48小时内完成跟踪记录,必要时联系当地妇联或警方;增设“高空防护”应急预案,明确干预权限与上报时限。
思考问题
  • 如果你是当班安保主管,为何必须坚持记录和取证?请思考事后责任追踪与客人隐私之间的平衡做法。
  • 面对拒绝换房的客人,前厅团队还能提出哪些替代方案既能降低风险又能维护体验?
上一篇
假会籍冲击会员体验:验证流程与沟通策略的改进
下一篇
泳池吊床手机遗失:现场排查与客人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