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
案例资源
信息化改造遇到的迷雾
字数 1243阅读时长 4 分钟
2023-4-21
2025-11-14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URL

案例背景

海棠湾星河度假酒店准备上线“星河云管家”信息平台,计划将客史、房务、维修、营收数据全部打通。4月的项目启动会上,总经理江一鸣语气笃定:“我们要用科技补短板,三个月内完成上线。”信息中心经理唐越负责统筹,前厅、客房、工程、市场、人力等部门参与试点。项目第一阶段安排在酒店入住高峰的五一前夕。

问题呈现

系统试运行第三夜,前台小李紧张喊道:“唐经理,入住页面卡死,客人都排队了!”后台数据显示同步耗时超过90秒,导致客人资料读取失败。客房部主管陈慧抱怨:“新APP让我们拍照上传房态,可培训只给了十分钟视频,大家根本不会用。”工程值班员更郁闷,报修模块要填写十多项字段,繁琐到干脆改回纸质单。江一鸣深夜巡视时听到客人投诉:“你们不是号称智能入住吗?怎么反而更慢?”

处理过程

唐越连夜召集跨部门应急会议。前厅代表小李焦急地说:“客人排到门口,能否先用旧系统录入?”唐越果断决定:高峰期暂时切回旧流程,信息中心夜间排查服务器。市场部提醒:“我们已经发出‘30秒入住’宣传,再回头,客人会觉得被骗。”江一鸣拍板:“先稳运营,宣传口径我来解释。”
翌日清晨,唐越带团队逐一访谈用户,发现核心问题:部门任务未梳理清晰,培训不足,制度衔接断层。她拿着笔记本,“我们先拆解流程,找出最痛点。”下午的复盘会上,大家逐一发声:
  • 前厅:查房时间加长导致客人等待。
  • 客房:无线网络覆盖差,上传失败。
  • 工程:工单字段太多,缺乏优先级。
  • 财务:权限设定模糊,担心数据泄露。
唐越总结:“系统不是目的,流程才是关键。我们需要调整上线节奏。”

案例分析

  • 部门管理层面:项目组未建立清晰的职责矩阵,信息中心承担全部沟通,其他部门只是被动配合;培训安排未结合班次,夜班员工没机会接触新系统。部门之间缺少联络人,导致问题反馈滞后。
  • 员工操作层面:前厅员工只会照着旧流程操作,缺乏“异常处理”能力;客房主管未在试运行前组织模拟演练;工程人员被迫二次录入,抵触心理加剧。
  • 政策制度层面:酒店缺乏信息安全与数据治理制度,员工担心责任不清;旧流程与新系统并行缺少切换规则,一旦回退形成混乱。激励机制缺席,早期试点团队缺乏肯定。

解决措施

  • 信息中心 & 项目办公室:重新规划上线节奏,分阶段推进(入住、客房、工程分批上线);建立“部门信息官”制度,每个部门指定一名业务骨干作为联络人,周会同步进展。制定“异常情况手册”,明确系统卡顿时的应急流程与回退条件。
  • 人力资源部 & 运营部门:开展情境化培训,设置“模拟入住日”“模拟报修日”,通过实操演练提升熟练度;对积极反馈问题的员工给予星级奖励和培训学分,形成正向激励。
  • 法务与风险管理部:完善信息安全制度,明确数据查看、导出的权限分级;建立项目变更审批流程,对重大流程调整需经管理委员会确认。同时设立用户体验小组,定期收集客人反馈,监测信息化成果是否真正提升体验。
思考问题
  • 如果你是部门信息官,如何平衡日常运营与系统上线工作,确保团队跟上节奏?
  • 面对多系统并行的过渡期,酒店应如何设计混合流程与沟通机制,避免“新旧系统都不顺”的窘境?
上一篇
酒店业数字化转型与商业模式
下一篇
酒店管理层与员工关系的协调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