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
案例资源
化妆镜开关的隐形电流
字数 1110阅读时长 3 分钟
2021-6-7
2025-11-14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URL

案例背景

6月12日的傍晚,1526房的董先生刚结束全天的视频会议。作为互联网公司项目经理,他习惯在洗漱时顺手打开化妆镜灯来补光整理仪容。当天17:00,他曾致电前台说洗手池上方插座不通电,工程部同事已进行过维修。

问题呈现

晚间21:40,董先生洗漱完伸手触摸化妆镜灯开关,指尖瞬间传来强烈麻感,整条右臂持续发麻。他吓得后退一步,按下紧急呼叫键:“我被电了!是化妆镜开关!”当班GSM李悦与安保迅速赶到,董先生脸色发白,语气急促:“这是第二次了,下午的问题没解决好!”

处理过程

李悦先安抚:“我们已经安排医生在路上,先坐下让我看看手有没有烧痕。”确认没有皮外伤后,她建议立刻前往医院观察。“我明天还有早会,先换个房间休息吧。”董先生坚持不去医院。李悦尊重他的选择,先将他转移到隔壁1528,并提供热姜茶与缓解麻木的伸展指导,同时把值班电话递给他:“任何不适立即联系我,我们整晚在线。”
工程主管周工拆检化妆镜,发现下午修复插座时,未重新固定防水盒,导致电线裸露在镜框金属部件附近。22:30,李悦向总经理发送事故快报,提出暂停整层客房出售,并安排工程团队逐房巡检。
次日早餐后,董先生在大堂与李悦及前厅经理会面,提出三点诉求:书面道歉、30日内身体异常由酒店承担、合理补偿。酒店当即承诺:由总经理签发致歉信、提供30天医疗保障承诺函,并减免两晚房费作为紧急弥补。李悦还邀请董先生参观改造后的卫生间,展示新增的防水绝缘罩与漏电保护器。董先生认可处理态度,提醒酒店“不要把复检当作走形式”。

案例分析

  • 部门管理层面:工程与客房交接时没有二次复核机制,下午维修后未安排客房主管复查;夜间信息报告路径不清晰,GSM需多次电话确认才将情况同步至总经理。
  • 员工操作层面:维修人员缺乏“故障根因分析”意识,仅恢复供电、未检查防水装置;GSM虽然及时更换房间,却未现场要求工程立即封存事故房,存在风险。
  • 政策制度层面:设施维修闭环流程缺失“安全确认签字”环节;客人触电事件未明确体检与医疗保障流程,导致客人需要自行提出诉求。

解决措施

  • 工程部:推行“维修复核卡”,每次维修须由工程师和客房主管双签确认,拍照上传系统;对化妆镜、电热水器等高风险部件实施季度绝缘测试,并引入第三方检测。
  • 前厅部 & 人力资源部: 制定《客人触电事件应急SOP》,包括陪同就医、健康观察记录、临时换房流程,培训GSM和安保同事掌握标准话术与心理安抚技巧。
  • 质量管理部 & 财务部:设立“安全事故关怀基金”,明示赔付范围及审批时限;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召开跨部门复盘会,形成整改计划并纳入月度风险通报。
思考问题
  • 如果客人坚持不去医院,酒店还能通过哪些方式确保自身风险可控、客人权益受保障?
  • 维修人员如何在完成基础维修后,科学判断是否存在“隐性风险”,避免再次事故?
上一篇
儿童池呛水的紧急救援
下一篇
午休时服务员误入:隐私告警与补偿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