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URL
案例背景
2021年4月12日下午14:30,一位通过旅行社预订的客人抵达酒店办理入住手续。由于当时没有客人预订的园景大床房,前台工作人员提供了免费升级服务,客人欣然同意等待房间准备。然而,从14:30到16:00,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内,客人始终没有收到酒店关于房间准备完成的通知,无奈之下只能在海边等待。当客人最终接到前台电话时,已经是15:50,此时距离他到达酒店已经过去了1小时20分钟。
问题呈现
客人向旅行社投诉称:"我在海边躺到16:00还没有人联系我取房,你们酒店的服务到底有没有责任心?我在这里白白浪费了一个多小时,既不能回房间休息,也无法安心享受度假时光!"尽管前台曾在15:50两次致电客人,但由于客人手机占线未能接通。更令人遗憾的是,当MOD(值班经理)试图再次联系客人时,电话仍未接通,只能交接给中班继续跟进。
处理过程
面对客人的投诉,酒店管理层迅速采取补救措施:
1. MOD第一时间了解客人情况,得知客人对等待时间不满且希望换至2楼房间
2. 立即安排送餐部将水果和椰青送至客人房间,表达酒店的诚意
3. AGSM亲自拿到钥匙,协助客人换房至1260房间(2楼)
4. 持续关注客人满意度,确保补偿措施落实到位
最终,客人对酒店及时提供的水果和椰青表示感谢,并对酒店的诚意处理表示满意。
案例分析
部门管理维度:
- 前厅部缺乏有效的客户联系机制,仅通过电话联系方式单一且风险较高
- 部门间协调不畅,当首次联系失败后未能及时采取替代联系方式
- 缺乏客户等待期间的主动关怀流程,服务主动性不足
员工操作维度:
- 前台员工在客人等待期间未能持续跟进,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 当电话联系失败时,员工缺乏应变能力,未尝试其他沟通渠道
- 客户需求变化响应不及时,客人希望换房的要求处理稍显滞后
政策制度维度:
- 客户联系失败后的应急处理流程不完善,缺乏备选方案
- 等待期间客户服务标准缺失,未能提供相应的关怀服务
- 补偿机制不够灵活,需要依赖管理层决策而非标准化流程
解决措施
即时解决措施:
- 建立多元化的客户联系渠道,包括短信、微信等备用联系方式
- 制定客户联系失败后的应急处理流程,确保信息传达无遗漏
- 加强员工服务意识培训,提高主动服务和应变能力
长效杜绝措施:
- 完善《客户等待期间服务标准》,明确规定等待超过30分钟必须主动关怀
- 建立客户等待期间的增值服务机制,提供饮品、休息区等便民服务
- 设计标准化的补偿流程,授权一线员工在合理范围内自主处理
- 实施跨部门协作机制,确保客户服务信息能够及时共享
- 责任主体:前厅部经理负责客户联系流程优化,房务部经理负责清洁效率提升,运营总监负责制度执行监督
- 作者:Miro
- 链接:http://miro.cx/article/2ab4b0d4-ee78-8139-9c1b-fd6f605e9421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