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URL
引导性问题
- 在酒店管理中,如何平衡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与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关系?
- 当客户对服务产生不满时,酒店应如何通过有效的补救措施重建客户信任?
案例背景
2021年11月初,正值秋高气爽的旅游季节,王先生计划在某商务酒店住宿两晚。他在11月1日提前预订了11月2日的房间,根据酒店规定,客人可在入住当日早上6点前到店,房间从入住起计算24小时使用时间,即次日早上6点退房。
王先生由于个人事务安排,直到11月2日下午2点才抵达酒店。考虑到行程变化,他曾尝试与酒店协商是否可以退款重新预订,但酒店方面明确答复房间已为其保留,无法退款。王先生表示理解并接受了这一安排,计划按原预订使用房间至11月3日早上6点退房。
问题呈现
按照约定,王先生应在11月3日早上6点前退房。然而,当王先生准备续住时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问题。前台工作人员告诉他,之前保留的房间不能再继续使用,如果要继续住宿,必须重新付费预订新的房间。
王先生对此感到十分困惑和不满:"我按照规定时间退房,而且之前的房费已经支付,为什么不能继续使用?现在你们既不给我退款,又不让我继续使用原来的房间,这是什么道理?"
尽管王先生多次与前台沟通解释,但工作人员始终坚持这一做法,声称这是酒店的规定。王先生感到投诉无门,最终只能在网络上曝光此事,表达了对该酒店服务意识的失望,并推荐同价位的椰林酒店作为替代选择。
处理过程
这一事件很快在网络平台上发酵,引起了酒店管理层的高度关注。酒店总经理亲自查看了相关预订记录和客户服务日志,发现问题确实出在服务流程的不合理之处。
总经理立即指派客户关系经理联系王先生,诚恳道歉并详细了解事件经过。经过核实,确认是前台员工对政策理解有误,导致了客户的不良体验。
酒店方面主动联系王先生,不仅全额退还了房费,还额外赠送了两张免费房券作为补偿。同时,酒店承诺将优化相关政策,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案例分析
部门管理维度
- 政策传达不一致:不同岗位员工对同一政策的理解存在差异,反映出内部培训和沟通机制存在问题。
- 监督机制缺失:缺乏对一线服务过程的有效监督,导致不合理操作未能及时纠正。
员工操作维度
- 服务理念偏差:员工过分拘泥于条条框框,缺乏为客户着想的服务意识,未能体现"客户至上"的理念。
- 应变能力不足:面对客户的合理诉求,员工缺乏灵活处理的能力和授权,只会机械执行所谓规定。
政策制度维度
- 制度设计不合理:相关政策条款过于僵化,未考虑到客户的实际需求和特殊情况。
- 权责界定不清:缺乏明确的授权机制,员工在面对特殊情况时不知道如何处理。
解决措施
即时解决措施
- 完善政策解读:重新梳理和明确各项客户服务政策,确保所有员工理解一致。
- 建立授权机制:赋予一线员工一定的灵活处理权限,对于合理的客户诉求可现场决策。
长效改进措施
- 加强员工培训:
- 由人力资源部组织服务理念专项培训,强化"客户至上"意识
- 前厅部开展案例教学,提升员工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
- 优化管理制度:
- 运营部重新审视现有政策,消除不合理条款
- 建立《客户服务特殊事项处理指引》,明确各类特殊情况的处理流程
- 建立监督机制:
- 客户服务部实施服务质量实时监控
- 建立客户满意度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服务问题
通过以上措施,既解决了当前问题,又建立了长效机制,有效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 作者:Miro
- 链接:http://miro.cx/article/2ab4b0d4-ee78-8137-82df-e655bf8f6472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