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URL
案例背景
6月20日凌晨1:35,大堂出现非住店醉酒男士对前台员工咆哮。值班经理与保安同时到场控场。男士称送在住客人回酒店后,从客房返回地下停车场时在泳池区域迷路,情绪激动并扬言投诉至集团。
问题呈现
客人诉求:“尽快找到去停车场的路,现在就走。”
拒绝深度沟通,仅需疏导动线与保证安全。
处理过程
- 现场安抚:采用低刺激话术,避免肢体接触,协同保安维持秩序。
- 动线疏导:引导至停车场并确认安全离场;约定次日中午跟进回复。
- 记录取证:登记时间、身份特征与诉求点,保存监控片段。
案例分析
- 部门管理维度:夜间非住客进入的识别与管理边界不清晰,动线指引不足。
- 员工操作维度:控场得当,但“醉酒状态”沟通话术与风险评估需统一。
- 政策制度维度:夜间事件分级、报警/保安介入标准与对客回访口径缺失。
解决措施
- 即时解决:完善夜间去往停车场的动线指示;设置醉酒客人应对话术与风险提示卡。
- 长效杜绝:制定非住客进入管理规则与门禁策略;建立夜间事件分级处置SOP与复盘机制;培训前台与保安协同流程。
引导性问题
- 夜间事件的“控场优先级”与“信息透明度”如何把握更稳妥?
- 非住客在醉酒状态下的安全边界与报警标准如何量化?
- 作者:Miro
- 链接:http://miro.cx/article/2ab4b0d4-ee78-8103-a658-c076b9657b00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