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URL
案例背景
2020年9月12日晚,白金卡会员刘先生入住行政套房,将一件新购的3000元户外反光夹克交由酒店洗衣房处理。次日下午19:00,他发现夹克反光条出现脱胶、变色现象。
问题呈现
刘先生愤怒地致电总机:“衣服刚买没多久,你们把反光条洗糊了,这衣服不能穿了!要赔3000元,否则我投诉总部。”值班经理Amy立即前往房间查看,并拍照记录。刘先生坚持认为酒店未按照洗涤标执行:“衣服标签明明写着冷水手洗,自然晾干!”
处理过程
- 现场沟通:Amy先向刘先生致歉,说明将查明洗涤流程并在两小时内给予答复,同时提供专业洗衣复原的可能性。刘先生情绪激动,要求立刻给出赔偿方案。
- 流程调查:客房管家调取洗衣房监控与作业记录,发现收衣员未在交接时检查反光条状况,洗衣工虽按手洗流程操作,但使用的中性洗涤剂未对反光材料进行测试,烘干环节也未遵循“自然晾干”要求。
- 专业评估:酒店联系合作奢侈品护理机构,对反光条进行评估后确认难以恢复原状,只能进行颜色修补但效果有限。
- 赔偿谈判:Amy按照洗衣单“十倍赔偿”原则提出赔偿580元,被刘先生拒绝。刘先生强调衣物使用价值与品牌特性,要求全额赔偿。
- 升级处理:运营总监参与会谈,认可洗衣流程存在过失,提出“全额赔偿+免费护理+积分补偿”的组合方案。刘先生最终接受,但要求酒店发正式书面道歉。
- 后续行动:酒店在24小时内完成赔付,写明责任归属与改进措施。洗衣房对当班人员进行再培训,并调整流程。
案例分析
部门管理维度
- 验收制度缺失:收衣、送回两环节均未核对衣物状况,缺少照片和签字记录。
- 特殊材质处理不明确:洗衣房没有针对反光材料的操作指引,也未建立“材料风险库”。
- 投诉升级机制滞后:前厅缺少高价值物品损坏的快速升级流程,初期仅凭十倍赔偿标准应对。
员工操作维度
- 流程执行存在偏差:洗衣工违背“自然晾干”要求,收衣员未提醒衣物注意事项。
- 沟通方式需优化:初始赔偿沟通直接引用制度,忽略客人情绪,激化矛盾。
- 记录意识不足:未拍摄交接前照片,无法证明衣物原始情况。
政策制度维度
- 赔偿标准单一:十倍赔偿适用于低价值衣物,对高价值衣物缺乏灵活机制。
- 特殊衣物协议缺位:未与客人签署“高价值衣物托洗确认书”,风险未前置。
- 供应商管理不足:洗衣耗材缺乏材质兼容性测试记录。
解决措施
即时解决措施
- 赔偿执行:为刘先生提供全额赔付3000元,额外赠送1万积分及免费高级熨烫服务。
- 服务补救:提供奢侈品护理机构的修复方案,若成效不佳可退回费用。
- 信息存档:建立完整的事件档案,包括照片、沟通记录与赔偿协议。
长效杜绝措施
- 责任主体:客房部、洗衣房、前厅部、采购部、人力资源部
- 客房部:引入“衣物收取验收表”,要求拍照并记录材质、污渍、客人说明。
- 洗衣房:建立《特殊材质处理手册》,对反光、羽绒、丝绸等材质设置专用流程。
- 前厅部:为高价值衣物办理托洗确认书,风险条款明确并由客人签字。
- 采购部:审核洗涤耗材安全性,要求供应商提供材质兼容报告。
- 人力资源部:开展“高价值衣物沟通与赔付谈判”培训,提高员工谈判技巧。
- 系统化管理:IT部上线洗衣管理模块,记录衣物价值、处理方式和责任人,自动提醒特殊材质注意事项。
- 审计机制:质检部每月抽查洗衣流程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引导性问题
- 面对高价值衣物托洗,酒店应怎样通过流程、合同与系统将风险前置并可视化?
- 当赔偿诉求远超制度标准时,值班经理如何在维护品牌信誉与控制成本之间找到平衡?
- 作者:Miro
- 链接:http://miro.cx/article/2aa4b0d4-ee78-81f6-bf8e-e90a7a0b3a9d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