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URL
案例背景
- 时间:上午 10:20(清洁补水作业后)
- 客人类型:28 房男士,单人出行
- 场景:客梯前地面有水迹,滑倒轻度受伤(膝盖疼痛),无明显外伤
- 值班配置:GSM、行李员、保洁
问题呈现
- 客人来电:“在客梯前滑倒了,地面有水。我要去医院拍片确认有没有问题。”
- 影响:存在二次受伤风险与安全感下降;现场水迹可能继续危害其他客人
- 时间轴:
- GSM安排行李员陪同就医与拍片;中午回酒店确认为骨骼正常,费用 200 元
处理过程
- 现场处置:即刻设置防滑警示牌并清理水迹;检查周边是否有持续渗漏或清洁残水
- 医务安排:行李员陪同客人就医,保留发票与诊断证明;GSM与客人沟通报销事宜
- 费用处理:确认就诊费用 200 元,由酒店承担并办理报销;完成致歉与关怀
- 回访与记录:次日回访确认无延迟性疼痛或不适;将事件记录入安全台账
案例分析
- 部门管理:动线风险识别与清洁作业交接不完善;警示与封控动作滞后
- 员工操作:处置与陪同到位,但未进行“原因定位与根因整改”;记录与复盘简略
- 政策制度:公共区域安全事件分级与响应时限不清晰;费用处理与沟通模板需标准化
解决措施
- 即时措施:
- 保洁与工程:明确清洁后 5 分钟复查与地面干燥确认;有水迹时设置警示与临时封控
- 前厅部:建立受伤客人关怀流程与就医陪同标准;费用报销模板与凭证收集清单
- 长效措施:
- 风险地图:电梯间与高频动线设置“易湿点”清单与巡检频次;渗漏源头整改
- 作业 SOP:清洁补水作业的收尾动作与交接确认签字;违章与漏检扣分机制
- 数据化:安全事件台账看板化,月度复盘与训练
引导性问题
- 清洁与补水作业为何易形成“隐形风险”?如何在作业 SOP 中刺破盲点?
- 安全事件的费用处理与沟通,应采用怎样的模板与标准,让客人感到被尊重?
- 作者:Miro
- 链接:http://miro.cx/article/2aa4b0d4-ee78-81cb-bf59-e7dcd0b30aeb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