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URL
案例背景
2020年10月8日,酒店接待省级银行会奖团队,入住率高达95%。晚间21:00,会场结束的团队成员集中在大堂及露台交流,散客入住体验受到明显挤压。来自成都的白领游客李先生入住高级园景房,计划享受为期三晚的度假之旅,并在前台购买了延住两晚的连住方案。
问题呈现
21:30,李先生来电:“我后面的两晚想退掉,大堂实在太吵了。”值班GSM Alice解释需联系订房中心操作。几分钟后,销售部反馈称客人投诉噪音。礼宾部主管与安全员巡查走廊时已是22:05,未听到异常声响。23:30,李先生直接来到前台,语气激动:“进门就像车站,团队又吵又挤,服务员照顾不过来。我们来度假,却像参加团建,我明天一定要退房。”
处理过程
- 倾听与记录:GSM邀请李先生到大堂吧安静区域坐下,详细记录其入住体验,从迎宾流程、入住排队、早餐拥挤等方面了解痛点。
- 即时补救:为缓解当晚情绪,Alice提供夜宵礼券并安排夜间送耳塞,同时调配客房部准备隔音效果更好的海景房备用。
- 现场复核:礼宾主管重新巡查团队房间所在楼层,发现部分团队成员在门口大声通话,随即提醒并协调安全部加强该楼层巡查频次。
- 内部协调:23:50,Alice召集前厅、销售、客房联合小组视频沟通,确认团队日程及散客房间分布,决定次日早餐为散客开放专属区。
- 与客人协商:凌晨00:10,Alice回访李先生,提出次日免费升级至海景房并提供下午茶体验,同时承诺若仍不满意可免手续费退订。李先生暂时接受安排。
- 持续跟进:次日上午,销售部经理亲自陪同李先生参观新房型并道歉,GSM安排管家全天候跟进。最终李先生选择保留行程,但要求继续观察服务质量。
案例分析
部门管理维度
- 客源结构排布不合理:销售与前厅缺乏联合规划,导致团队与散客混住同一楼层,动线冲突严重。
- 跨部门信息滞后:团队日程表未及时共享,前厅无法提前安排欢迎仪式与引导标识。
- 现场管控不足:活动结束后缺少礼宾与安全的联动巡查,噪音与拥挤问题未被前置处理。
员工操作维度
- 敏感度不足:值班初期对客人噪音投诉的重视度不足,巡查时间延迟30分钟,错过噪音高峰。
- 补救措施得当:GSM提供升级补偿、专属服务与退订保障,缓和了客人的离店情绪。
- 记录体系薄弱:对客人旅程关键痛点追踪依靠手写记录,缺乏系统化归档。
政策制度维度
- 客群隔离策略缺失:酒店未建立高峰期客源分区与动线设计制度,影响服务一致性。
- 噪音管控制度不明:团队活动结束后的噪音标准与执行流程缺位,缺少客房静音巡查制度。
- 退订政策僵化:夜班无法即时调整预订条款,增加客人与酒店之间的沟通成本。
解决措施
即时解决措施
- 客源重新分配:前厅部当晚调整空房,将散客优先安排至高楼层或独立走廊。
- 噪音预警巡查:安全部设立活动散场巡逻点,每30分钟记录一次噪音情况并通报前台。
- 沟通快速通道:销售部设立夜间值班电话,为散客提供会奖活动信息与诉求反馈直通车。
长效杜绝措施
- 责任主体:销售部、前厅部、运营管理部
- 销售部:制定会奖团队入住管控清单,提前两周提供日程、用餐、人流高峰预测,并与前厅共享。
- 前厅部:建立“散客保护房”机制,高峰期预留至少10%的安静楼层房间;在PMS中标记重点关注客人。
- 运营管理部:完善噪音控制SOP,明确巡查频次、测量标准及处罚流程,并纳入团队合同。
- 客户体验监测:市场部上线“入住体验雷达”问卷,实时监测散客满意度,一旦触发预警由值班经理介入。
- 退订机制优化:收益管理部与财务联合,设定特殊投诉情况下的灵活退订权限,提供夜班操作指引。
引导性问题
- 酒店在会奖高峰期应如何平衡团队收益与散客体验,避免“客群冲突”导致的满意度崩塌?
- 当噪音投诉升级为提前离店风险时,值班经理可以借助哪些数据和资源快速找出根本矛盾并提出解决方案?
- 作者:Miro
- 链接:http://miro.cx/article/2aa4b0d4-ee78-81b9-974b-cce80f76f6c8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