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URL
title: "房间的不速之客——蛇带来的深夜安保考验"
date: "2021-06-07T17:16:55"
案例背景
2019年5月18日晚上23:20,酒店靠近热带雨林的度假楼出现异常。来自深圳的李先生一家三口入住3208亲子房,准备第二天参加酒店的森林探险活动。午后暴雨刚停,园区湿度极高。
问题呈现
李先生突然听到衣柜方向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打开一看惊叫:“有蛇!”一条约五十厘米长的青蛇盘在行李旁。李先生妻子立即将孩子抱到床上,拨打总机求助:“请马上来人,我们房间有蛇!”情绪紧张的同时担心蛇是否有毒。
处理过程
- 应急响应:GSM Amber与安全部巡逻员两分钟内携带捕蛇夹和防护手套赶到,安排李先生一家暂时移步到走廊,并提供一次性拖鞋与矿泉水。
- 专业处置:安全员确认青蛇为无毒种类,但仍按照危险动物处置流程使用捕蛇夹将其转移至密封箱内,全程由工程部录像留档。
- 房间检视:客房部主管随后进入房内逐一检查衣柜、床底、浴室排水口与阳台角落,发现阳台落水孔盖存在缝隙。工程部即刻封堵缝隙,并安装临时防蛇网。
- 客人安抚与安排:Amber向李先生说明蛇的种类及安全措施,提供升级后的套房并安排行李消毒。考虑到孩子受惊,酒店赠送夜宵与儿童安抚玩偶,并提供第二天森林导师陪同。
- 后续跟进:次日早上8:30,Amber回访确认一家人休息情况,李先生表示感谢并建议酒店加强动物入侵提示。酒店将捕获的青蛇移交当地林业部门。
- 复盘会议:运营团队当天召开例会,确认近期雨季动物入侵风险上升,决定增加园区巡查与客房预防措施。
案例分析
部门管理维度
- 环境风险评估不足:雨季动物活动频繁,但园区未增加巡逻频次,阳台排水孔缺乏定期检查。
- 跨部门协作顺畅:安全、工程、客房联合行动及时,体现应急协同优势。
- 信息告知缺位:入住前未向游客说明可能出现野生动物,缺乏主动预警。
员工操作维度
- 反应迅速:GSM与安全部两分钟内到场,符合应急要求。
- 安抚得体:主动疏散客人、升级房型并提供心理关怀,有效降低不安全感。
- 记录需加强:初期未立即记录现场温湿度和行径路径,后续补填。
政策制度维度
- 动物入侵预案不完整:缺少针对不同动物的处理指引与危险等级划分。
- 设施巡检标准滞后:阳台落水孔、防护网等设施未纳入季度巡检清单。
- 客户安全宣导欠缺:欢迎信与客房手册未涵盖自然环境风险提示。
解决措施
即时解决措施
- 封堵隐患:工程部连夜排查园区一楼及带阳台房间,使用钢丝网封闭排水孔并检查门窗密封。
- 加强巡逻:安全部增派夜间巡逻路线,重点关注草坪、排水沟与灯光较暗区域。
- 客史跟进:在PMS中记录李先生家庭对野生动物敏感,未来入住安排高楼层并提前说明防护措施。
长效杜绝措施
- 责任主体:安全部、工程部、客房部、市场部、人力资源部
- 安全部:制定《动物入侵应急预案》,明确蛇类、蜥蜴、昆虫等不同处置流程,并与当地林业部门建立联动机制。
- 工程部:每季度检查排水孔、防虫网与门窗缝隙,建立巡检记录台账。
- 客房部:在一楼及花园房配备防蛇驱虫喷剂,培训员工识别动物踪迹。
- 市场部:在欢迎邮件和入住指南加入“热带野生动物提示”,教育客人保持门窗关闭。
- 人力资源部:组织“野生动物应急演练”,提升员工捕捉与安抚技巧。
- 科技辅助:IT部探索安装智能感应装置,监测关键区域生物活动并推送警报。
- 数据汇总:质检部建立动物入侵事件台账,按照季节分析趋势并制定预防策略。
引导性问题
- 在临近自然保护区的酒店运营中,如何通过工程防护、巡逻机制与客人教育降低野生动物入侵风险?
- 当动物入侵导致客人受惊时,值班团队应如何平衡安全处理、客户情绪和品牌形象维护?
- 作者:Miro
- 链接:http://miro.cx/article/2aa4b0d4-ee78-817a-b2c9-ea1e141d38d6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