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URL
案例背景
2019年7月18日周四,度假酒店迎来盛夏高温季。来自上海的陈先生与妻子携家人入住海景套房,计划享受三天两晚的避暑假期。当天晚间,陈先生参加完户外酒会后返回房间,与家人共进宵夜。
问题呈现
23:32,前台接到陈先生妻子的急促来电:“我先生全身发痒,还有点发冷,像是过敏了!”电话那头夹杂着孩子的哭声。陈先生在客房里自述:“可能是中暑,我吃了随身带的宝济丸,结果浑身冒冷汗。”妻子焦急追问:“会不会有危险?要不要叫救护车?”
处理过程
- 启动应急响应:GSM Linda第一时间携带急救包赶往1608房,安全部同事同步前往。
- 现场评估:抵达后发现陈先生皮肤泛红、伴寒颤,初步判断为药物过敏。Linda先让客人躺下,并开窗通风,指导家人记录用药时间与剂量。
- 医疗协调:23:40,Linda联系合作医院的夜间值班医生进行远程咨询,对方建议立即就医。安全部安排车辆在正门待命,但陈先生坚持自行打车前往医院。
- 信息追踪:Linda向前台交班,要求记录客房温度、空调设置及饮食情况,以备后续调查。
- 回访关怀:00:30,陈先生妻子致电酒店告知“医生确认是药物过敏,已退烧准备回酒店”。Linda主动电话慰问,提供温毛巾与热茶,并询问是否需要退房或延时退房。
- 持续观察:夜审同事在系统中备注医疗关注信息,安排次日早餐送达温和餐点,并提醒客房部使用无香精清洁剂。
案例分析
部门管理维度
- 跨部门协作机制缺失:夜班医疗应急流程未明确安全部、前厅与工程部的职责分工,信息传递依赖口头。
- 供应商信息更新滞后:合作医院的急救绿色通道资料未提前放置前台,若客人无法自行前往将延误时间。
- 客史管理不足:未在入住前了解客人健康状况和过敏史,导致服务匹配性不足。
员工操作维度
- 初步判断及时:GSM能迅速排除中暑可能并识别过敏反应,体现专业素养。
- 沟通安抚有效:现场安抚家属、电话跟进与提供体贴服务,保持了客户信任。
- 记录意识薄弱:夜班值班记录缺少具体时间线、症状描述及后续跟进计划,影响复盘。
政策制度维度
- 医疗应急制度不细:缺少对夜间突发健康事件的标准操作流程和资源清单。
- 健康风险预警缺位:入住登记未包含可选的健康状况调查,无法提前识别高风险客人。
- 隐私合规风险:员工口头询问健康信息,但缺乏合规授权流程和数据保护指引。
解决措施
即时解决措施
- 建立夜班医疗应急手册:前厅部联合安全部编制急救流程,包括症状判断、联系医院、交通安排与记录模板。
- 完善信息共享:在PMS系统中新增“健康关注”字段,保障夜班、客房及餐饮信息同步。
- 备齐应急物资:客务中心配置一次性冰袋、抗过敏药物(需医生授权)及紧急联系方式卡片。
长效杜绝措施
- 责任主体:人力资源部、前厅部、质检部
- 人力资源部: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基础医疗急救、药物过敏识别培训,并考核上岗。
- 前厅部:优化入住问询流程,提供自愿填写的健康信息卡,确保隐私声明清晰可见。
- 质检部:每季度抽查应急记录与供应商联络情况,确保流程执行到位。
- 合作医院管理:采购部更新医疗合作协议,明确夜间应急联系人与到场时限,并建立季度回访。
- 信息系统升级:IT部优化日志模块,自动提醒值班经理次日回访高风险客人。
引导性问题
- 酒店在尊重客人隐私的前提下,如何建立高风险健康信息的收集与使用机制?
- 面对夜间医疗突发事件,值班团队应如何在时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平衡专业判断与客人自主选择?
- 作者:Miro
- 链接:http://miro.cx/article/2aa4b0d4-ee78-8155-ace6-cd322aa03db8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