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URL
案例背景
2018年7月15日,正值某海滨度假酒店的暑期接待高峰期。2703房间刚刚完成退房,住客是一对来自上海的夫妇,他们在酒店度过了为期三天的假期。当天下午15:00左右,2栋楼层主管按例行程序进行查房,准备为下一波客人进行房间清洁和布置。
问题呈现
在检查2703房间时,楼层主管意外地在床头柜旁发现了一个信封,里面装有约2000元人民币现金。主管立即意识到这可能是刚刚退房客人的遗留物品,按照酒店规定,这种情况需要立即上报并启动遗失物品处理流程。
主管迅速联系了宾客服务经理(GSM),GSM查询了该房间的退房记录,确认客人确实已于上午11:30完成退房手续。GSM从负责此团队销售的Riva那里取得了两位客人的联系方式并立即致电联系。
电话中,客人夫妇表示十分惊讶:"我们确实带了一些现金在身边,但绝对没有遗留在酒店。你们确定是在房间里找到的吗?会不会是其他客人遗留的?"客人还表示他们已经离开酒店,正在前往机场的路上。
面对这种情况,GSM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确实是该客人遗留的现金,应该如何处理?如果客人否认,这笔现金又该如何处置?
处理过程
面对这一特殊情况,酒店团队采取了以下处理措施:
- 立即上报:楼层主管发现现金后第一时间上报给宾客服务经理,确保信息及时传递。
- 详细记录:GSM详细记录了发现现金的时间、地点、金额、发现人等信息,并拍照存档作为证据。
- 联系客人:通过销售经理Riva获取客人联系方式,主动与客人取得联系确认情况。
- 安全保管:在客人否认遗留现金的情况下,GSM将现金放入酒店保险箱妥善保管,等待进一步处理。
- 内部调查:GSM通知客房部和前厅部进行内部调查,确认当天是否有其他客人入住该房间或进入该区域。
- 等待处理:根据酒店遗失物品处理规定,将现金在保险箱中保管,等待客人认领或按规定上交相关部门。
案例分析
部门管理维度
- 流程执行不完善:虽然酒店有遗失物品处理流程,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详细的处理指引,特别是在客人否认遗留物品的情况下如何处理。
- 责任分工不明确:对于遗失现金这类贵重物品,各部门之间的责任分工和协作机制不够清晰。
- 监督机制缺失:缺乏对客房清洁和查房过程的有效监督,可能导致物品遗漏或误拿。
员工操作维度
- 服务意识有待提升:员工虽然能够及时上报发现的现金,但在处理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细致性。
- 沟通技巧不足:在与客人沟通时,未能充分了解客人的疑虑和需求,缺乏有效的说服和解释。
- 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对现金这类贵重物品的处理缺乏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未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政策制度维度
- 遗失物品处理制度不完善:现有的遗失物品处理制度对于客人否认遗留物品的情况缺乏明确的处理规定。
- 安全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对于客房区域的安全管理,特别是对贵重物品的处理缺乏详细的操作规范。
- 应急预案不健全:面对此类特殊情况,缺乏标准化的应急处理预案和操作指引。
解决措施
即时解决措施
- 完善记录档案:立即完善遗失物品登记表,详细记录发现时间、地点、物品描述、处理过程等信息。
- 加强安全保管:将现金放入酒店保险箱,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和记录,确保物品安全。
- 扩大调查范围:通知安保部门调取相关区域监控录像,确认现金来源和发现过程的真实性。
长效杜绝措施
- 优化遗失物品处理流程:人力资源部应完善遗失物品处理流程,明确各类物品特别是贵重物品的处理标准和操作规范。
- 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建立前厅部、客房部、安保部、财务部等多部门协作机制,确保遗失物品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 强化员工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参加遗失物品处理和安全管理制度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处理能力。
- 完善监控系统:在客房走廊等公共区域增加高清摄像头,实现无死角监控,便于追溯和调查。
- 制定详细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遗失贵重物品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处理流程。
- 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建立客房清洁和查房定期检查制度,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操作规程。
引导性问题
- 在酒店运营管理中,如何平衡客人隐私保护与遗失物品安全保管之间的关系?
- 当客人否认遗留贵重物品时,作为酒店管理人员应如何在确保物品安全与维护客人权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 作者:Miro
- 链接:http://miro.cx/article/2aa4b0d4-ee78-814f-8a83-ff6ee11f5b01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