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
案例资源
泳池区域照明不足导致客人意外崴脚安全
字数 1598阅读时长 4 分钟
2025-6-5
2025-11-14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URL

案例背景

2018年7月的一个夏夜,某海滨度假酒店正值客流高峰。晚上9点左右,来自广州的张女士独自在酒店康体区域活动。张女士是一位40多岁的企业高管,平时工作繁忙,特意选择这家口碑良好的度假酒店放松身心。她刚刚结束温泉浴,准备返回房间休息,却在经过成人泳池区域时不慎崴脚受伤。

问题呈现

当晚21:40左右,康乐部员工发现一位女客人在成人泳池区域崴脚,立即上前协助。客人表示自己并无大碍,已经自行返回房间。恰巧宾客服务经理(GSM)此时回到大堂,正好遇见了这位受伤的客人。
GSM关切地询问情况,发现客人右脚踝关节明显肿胀,行走困难。客人描述道:"我当时只是想在附近转转,走到成人泳池下泳池台阶入口处时,因为灯光太暗,没能看清前方的下沉区域台阶,一脚踏空就失去了平衡,整个人摔倒扭伤了脚。当时我还担心是不是骨折了,在地上坐了好一会儿才敢站起来。"
客人还提到,事发后她找到了康乐部员工反映了这个问题,并建议在类似区域增设警示标识,以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处理过程

面对客人的意外受伤,酒店团队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 紧急救护:GSM立即使用随身携带的云南白药喷雾剂为客人进行初步处理,缓解疼痛和肿胀。
  • 医疗建议:尽管客人当时感觉骨头无大碍,但GSM仍建议客人到医院进行专业检查,确保没有骨折等严重问题。
  • 贴心服务:考虑到客人行动不便,GSM亲自护送客人回到房间,并将云南白药留给客人备用,同时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以便紧急联系。
  • 信息通报:立即通知酒店值班经理(MOD)、保安部和财务经理,确保各部门知晓情况并做好相应准备。
  • 持续关注:第二天早上8:05,得知客人不熟悉早餐餐厅位置,行李员主动送客人至餐厅。期间前厅部经理(FOM)专程向客人表示问候及关怀。
  • 周到服务:客人用餐结束后随同团队退房时,GSM安排行李员为其提供行李服务,确保客人顺利离店。
客人表示脚部状态比昨晚有所好转,对酒店的贴心关注表示感谢,并对酒店的服务给予了认可。

案例分析

部门管理维度
  • 安全巡查制度执行不到位:康乐部对区域安全隐患排查不彻底,未能及时发现照明不足的问题。
  • 设施维护管理缺失:工程部对泳池区域照明设施维护不及时,存在照明死角。
  • 跨部门协作机制不完善: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够及时,未能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合力。
员工操作维度
  • 安全意识有待加强:一线员工对区域安全风险识别能力不足,未能提前发现并报告安全隐患。
  • 应急处理能力有限:虽然能够提供基础急救,但在专业医疗建议和后续跟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 服务主动性不足:未能主动在高风险区域设置警示标识或安排专人引导。
政策制度维度
  • 安全标准不明确:缺乏针对康体区域照明亮度的具体标准和检查机制。
  • 风险评估机制缺失:未建立定期的风险评估制度,对潜在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
  • 应急预案不完善:针对客人意外受伤事件缺乏详细的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

解决措施

即时解决措施
  • 全面排查隐患:组织各部门对康体区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重点排查照明不足的区域。
  • 增设安全标识:在所有存在高度差和台阶的区域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和夜间反光标识。
  • 加强巡逻值守:在晚间时段增加康体区域的巡逻频次,特别是在光线较暗的区域安排专人值守。
长效杜绝措施
  • 完善安全标准:制定详细的康体区域安全标准,包括照明亮度、防滑措施、安全标识等具体要求。
  • 建立巡检制度:工程部建立每日巡检制度,确保照明设施正常运行,及时更换损坏的灯具。
  • 强化员工培训:人力资源部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培训,提高风险识别和应急处置能力。
  • 优化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客人意外受伤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处置流程。
  • 引入专业设备:采购专业的照明检测设备,定期检测各区域照明亮度是否达标。
  • 建立反馈机制:设立客人安全建议箱,鼓励客人主动反映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完善。

引导性问题

  • 在酒店安全管理中,如何平衡美观设计与功能安全的关系,特别是在景观照明与安全照明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 当客人拒绝接受专业医疗建议时,作为服务人员应该如何既尊重客人意愿又能履行安全保障责任?
上一篇
换房后手提包遗留的核验归还与客户致谢
下一篇
客房空调设备故障导致客人财物受损的服务补救